查看原文
其他

弗瑞德·瓦诗6首

加拿大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加拿大诗人弗瑞德·瓦(1939—)已出版20多本书,包括诗集、小说、评论集,以及与画家、摄影家合作的作品。最近的作品有《钻石烧烤》(写作者在加拿大华人咖啡厅经历的童年,属于虚构的自传),作假:诗法与杂种性》(评论集),以及《蓝色的伊斯多拉》(一本带插画的诗集)。他曾在卡尔加里大学教诗歌与诗法。弗瑞德·瓦多次获得加拿大影响较大的文学奖,包括总督诗歌奖(1986)、霍华德·欧哈根短篇小说奖(1996)、加布利埃勒·罗伊加拿大文学批评奖(2000)等。




颜色的意外


这里,我认识的每个人

都穿上迎冬的衣裳

梦想

这么多的棕色,粉红,这么

多的冷

玛丽的围巾,小绒帽

红衣船白

“写我的见闻”

骑着潮汐出海




高山植物


小草

紧抠着高山岩屑堆

种子头沉甸甸的

轻风冻住的

山岩

我们想要些那种秋天的橙色

那种黄色,那种,还有那种

再给我们更多

那种死气沉沉的红色

两天以后,我们拾捡山上的死花束

至少有三次,我想起海滨的浪涛声

而此刻,大提琴和日本尺八

风卷着峭壁的低吼声

那些透明的和脆的

我只稍稍一碰,它们

就断了

光秃的海葵,干的

山金车花种子

白纸一样干净



致帕米拉:一首写雪的诗


今天,在等缆车的队伍里,

我觉察到你的视线清新,

刚好低于零度,

言语被树梢缠住

蓝天和白色霜线迎向新来的雾

还有后来,

在客栈里,你是喂奶的母亲——

山峦真白啊

你的视线穿过冬天的空气

而我浑身都是这些言语

都是你的微笑——

永恒的事




春天的地理


突然冒出形形色色的东西

不新但和原来一样

是冬天把它们留下

例如,被灌木从各种角度缠住的

死去的枝丫

呼吸从那里喷薄而出

微暖空气中的画面

吟向

我们肌肤和眼睛的表层

一把死去的指甲

我从未像今天

这样爱你

手指和头发,死去的枝丫

头、手、细枝、长枝

叶子、草、突然。

闪耀的暖空气

从四七型道奇卡车的

绿色车盖上滑下

山峦

从云中钻出

一条路降

向那片湖




对你敞开


对你敞开,

宝贝

我想我们边舞边滑过地板

他们说,始终得保持有效

那些别的人

他们身后

总是飘着马萨诸塞空气里的香水味

我说我们走吧

然后我走不了

但是你,却走了

气味的海洋

在你面前膨胀

上面,大三角帆

驶向新世界




无题


两只熊突然出现,起码

是从心里跃出

雾在山谷里

生活,由手教会

马由树做成

某个时空的迷宫宁静

熊们现在安静

也许马在嘶鸣

这一瞬,你不想知道得

太多

树底变成巨大的根茎

在蜿蜒,是的,这一瞬超越了存在

黄 梵 石 峻 山 译



苏 轼 与 元 祐 词 林

继晏、欧、柳永之后,大拓词境、别开风气、一新天下人耳目的是横放杰出的苏轼。他和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组成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文学集团,纵横驰骋于元祐(宋哲宗年号)词坛,造成了蔚为壮观的局面。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出身庶族地主家庭。母程氏亲自课督,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嘉祐二年(1057)与父苏洵、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
苏轼成名很早,仕途却极坎坷。他有除弊救民的政治理想,却不赞成王安石的比较激进的变法;他与司马光等旧党集团交谊很深,但也不同意他们尽废新法、“不复较量利害,参用所长”(《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二)的顽固态度。他性情刚直,绝不委曲取容,因此始终不能安立朝堂,而一再外放州郡。他所到之处,多有善政,受到人们的欢迎。他在杭州太守任上修浚的湖堤,至今还被亲切地唤作“苏堤”。可是,在统治集团的激烈内讧中,他却不断受到打击。元丰三年(1079)因写诗讥讽新法被逮入狱,后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到了晚年,哲宗亲政,大反元祐党人,苏轼再度被贬,从惠州直贬到儋(dān)州(海南岛)。他的门生和文友如黄庭坚、秦观以及王诜(shēn)、毛滂等都以党籍受到株连。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被赦回,可是第二年就病死在常州旅舍中了。
苏东坡的名字是妇孺皆知的。他是稀有的全才,诗、文、书、画无不精妙。相对来说,他对词致力较少,可是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成就比前者更大,也更有独创性。
苏轼以前的词坛是婉约派的天下,充斥了征歌选舞、滴粉搓酥的作品,内容是狭窄的。虽有少数词家如范仲淹、王安石等曾有所矫革,但作品不多,影响有限。真正扭转这种局面、别开风气的是苏东坡。他以卓异的天才、广阔的视野、旷达的性格、奔放的热情、精博的学识和对人民、对大自然的深沉的感情,来挥洒那枝凌厉无前的词笔,真是触处生春,壮美无比。他几乎无所不写:游仙、咏史、宴赏、登临、悼亡、送别,以至田园风光、宦情枨触、哲理探讨、禅机参悦,都一一摄入笔底,呈现出一派绚丽辉煌的画面。他是最早把武备和统一的题材带到词里的作家之一,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阳关曲》)等,反映了他要求战胜西夏和契丹(辽)贵族、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即使农村生活,在他的词里,也有比较深刻的反映。如《浣溪沙》: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勤劳活泼的络丝女工,拄杖缓行的老人和捋青充饥的贫苦农民的形象都真实而鲜明地刻画了出来。
除了扩大题材之外,他的主要贡献是豪放词派的创立,这是他迥出于前人之上而给后世以巨大影响的一个方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样雄豪俊爽的作品出现于纤巧轻靡之风盛行的词坛上,真不啻破空的惊雷、晴霄的雨雹,震动之大是可以想象的。有人不赞成这种风格,说:“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后山诗话》)甚至讥为“句读不葺之诗”(《苕溪渔隐丛话》引李清照语),这是囿于传统观念的表现,原不足怪。更多的人是支持他的革新的,王灼在《碧鸡漫志》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胡寅在《题酒边词》中更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是很正确的。
这两首词代表了东坡的豪放风格和革新精神。前一首作于黄州贬所,他刚从监狱出来,事业无成,政治失意,遥思古人的功业,对比自己的落拓,不免有早生华发、人间如梦的慨叹。但这是壮志未酬的感喟,不纯是消极的,词中对赤壁景色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刻画,壮丽雄浑,有着强烈的感人力量。后一首作于1076年密州太守任上,是写给住在齐州的胞弟苏辙的。他们骨肉分离,远处他乡,妻子死去了十年多,弟弟也七年未见了,政治上和家庭生活都很不得意,中秋对月,千里怀人,心情自然是郁郁的。但是他能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人间的“圆”、“缺”,字里行间仍然充满着坚强、乐观的生活意志。通篇清奇无比,想落天外,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难怪胡仔要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了。
东坡的词风是不拘一格的。豪放之外,还有多种色调。有的韶秀,有的秾丽,有的温婉,有的蕴藉,真如万花生春,令人目不暇接。就拿《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来说,以健笔写柔情,能于豪宕之中寓缠绵之致,是很出色的: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轻薄杨花逐水流”是个陈旧的题目,可是一到东坡笔下却翻起波澜,另具深意。词中的杨花,实际是抛家傍路、任人蹂躏的女性的化身,作者以深厚的同情之笔来描写,这种拟人的写法是很成功的。
东坡的小令也很有特色。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前者简淡而后者秾丽,却又有一个共同点:即反映出作者随遇而安的坦荡胸怀来。
东坡词注重内容的表现,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难免有破律、拗口的地方,因而招致了许多非难。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他的主要之点:即打破对传统因袭态度的创造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驱使他挥动淋漓大笔,一扫词坛侧艳轻靡的积习,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地位,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词的健康发展。
苏轼的一生,是在激烈的党争中过来的。坎坷的生活道路,固然磨炼了他的意志和才华,但不可否认,也给他思想上投下了某种阴影。比如“齐死生”、“等是非”等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情绪,就不时地从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这是我们阅读时必须注意的。另外从创作方法看,东坡天分高,才气磅礴,作词往往不大经意。其佳处固有举重若轻、痛快淋漓的风致,缺点是有时失之粗糙。至于他的某些檃栝之作,如《哨遍》檃栝《归去来兮辞》等,则近乎文字游戏,是不足为训的。
在苏东坡周围团结了一批出色的文学家。其中最著名的有黄庭坚、秦观、张耒和晁补之,这就是所谓苏门四学士。以词而论,秦观的成就更突出些。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秦观是一个富于才情而又遭遇不幸的词人。他一生命运都同苏轼联系在一起。年轻时由于苏轼的鼓励和荐举,得中进士,元祐初因苏轼荐为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后来坐党籍与苏轼一道迭遭贬逐,1100年死于赦还的途中。秦观与东坡谊兼师友,情分厚密,但词风却大为不同。少游深于音律,笔法致密,有织锦工夫,“知乐者谓之作家歌”。这同大刀阔斧,曲子中缚不住的苏轼自然是很不同的。言情和述愁构成了他词作的基调,但却出以纯净之笔和真挚之情,没有一点俗态。有人把他同李煜、晏幾道并列,称为“词中的三位美少年”,就风格而论,三人的确是比较接近的。少游词笔细腻,长于运思,意蕴含蓄,音律和美,确有突过前人之处,故被称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张炎说他:“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是颇为形象的。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
——《满庭芳》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点绛唇·桃源》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踏莎行》
这几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反映了他不同境遇下的不同体验。第一首作于元丰年间,当时他年岁较轻,境遇也还算好,因此还有寻愁觅恨、征歌逐舞的兴致。这首惜别所欢的词,写得缠绵婉转,传诵很广,然而气格不高,故为东坡所讥。第二首题作“桃源”,是贬官南去,道经常德时所作。“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不仅表现了他对理想仙境的向往,而且也反映出诗人对龌龊官场的厌弃之情。是以艺术手法打下身世之感,托深心于毫素,所以为佳。第三首写于郴州(今湖南县名)谪所,“可堪”二句语极凄厉。用一“闭”字道尽了谪居的孤寂,重以鹃啼加以渲染,遂成“千古伤心人语”了。
秦少游的《淮海词》情绪比较低黯,这固然与其遭遇有关,但也是和他缺乏广阔的视野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分不开的。不过他那些情韵兼胜的作品,在词的发展上,还是起了积极的作用。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因苏轼荐而知名,后坐党籍贬死宜州(今广西宜山县)。庭坚书法精妙,尤长于诗,能以奇崛瘦硬之笔,以矫轻熟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派宗主。然而他的词却不然,大致早年近柳,多写艳情,晚年近苏,深于感慨。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
通体新警,意境清逸。结语暗寓身世,大有佳人空谷,自伤幽独之感。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词作于黔中贬所。当时曾有《戏答刘文学》诗纪其事云:“人鲊瓮中危万死,鬼门关外更千岑,问君底事向前去,要试平生铁石心。”虽忧患余生,而气度开张,绝不作衰飒乞怜语,与本词同一格调,是很可贵的。
苏门四学士中,词风接近东坡的是晁无咎。无咎字补之(1053—1110)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其《摸鱼儿》句云:“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雄阔之境,沉咽之思,是颇能接踵东坡的。他的小令也清逸可喜: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临江仙·信州作》
补之善画,词亦深有画意: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乐府雅词》以为此其绝笔之作。毛晋《琴趣外篇跋》称其卒前自画山水留春堂大屏上,题云:“胸中正可吞云梦,琖底何妨对圣贤。有意清秋入衡霍,为君无尽写江天。”又咏洞仙歌一阕,遂绝笔云云。由此可见其超迈的风度了。
四学士中,张耒词最少。他的《风流子》:“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用在上片过拍处,如画中静物技法,寓情于景,甚有力量,为人所称。
四人而外,又合李廌、陈师道为六君子。陈师道(1053—1101)字无己,号后山,是个苦吟式的诗人。但他的词用意过深,未免晦涩。有《后山词》。其《清平乐》云: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也是力戒轻熟,以峭折见工的。
李廌(1059—1109)字方叔,他的风格与陈师道正相反。比如《虞美人令》: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信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清疏淡远,风致妍然,是小令中的精品。
苏门词友中,还有毛滂和贺铸两位重要人物。
毛滂(约1055—1120左右)字泽民,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县)人。元祐间曾任杭州法曹,受知苏轼而见称于时。毛滂还是王安石的姻亲,晚年与蔡京也有交往,然而政治上却始终沉沦下僚,只当过武康(今浙江吴兴县)县令和秀州(今浙江嘉兴县)太守之职。
毛滂是一位很有风致的词家,过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他的《东堂词》能于苏、柳之外,别树清圆明润一格,影响及于陈与义、朱敦儒乃至姜白石、张炎等,是一个值得加以研究的词家。
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
曾教风月,催促花边烟棹发。不管花开,月白风清始肯来。既来且住,风月闲寻秋好处。收取凄清,暖日阑干助梦吟。
——《减字木兰花·留贾耘老》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临江仙·都城元夕》
第一首据《西湖余志》记载,是他离杭时赠别歌妓琼芳之作。词里没有什么卿卿我我的字眼,却自然深挚,结语尤觉寄情无限,因此受到东坡的知赏。后两首更为秀雅、飘逸。“暖日阑干助梦吟”可谓清奇已极。“酒浓”二句,吴梅以为“何减云破月来风调”,是并不过分的。
与毛滂的清逸相反,贺铸则以秾艳见长。贺铸(1052—1125)字方回,卫州(今河南汲县)人。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然而却谈吐渊雅、文采焕灿,本以武职供奉朝班,元祐间因苏轼等举荐改为文职,曾作过泗州通判,有《东山寓声乐府》传世。方回词于秾丽中寓清刚之气,这是他不同于秦观、周邦彦的地方。张耒在《东山集序》中称之曰:“盛丽如游金、张之堂,妖冶如揽嫱、施之袪。”是颇为近实的。比如“洞户华灯归别馆,碧梧红药掩萧斋。愿随明月入君怀”(《掩萧斋》),以及“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绿罗裙》)等,都是这样。他的代表作是《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诗词有以山喻愁、以水喻愁的。但像这样连用烟草、风絮、梅雨三个叠句来描写愁态,实属奇警,因此博得了“贺梅子”的雅号。“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这是黄庭坚的赞语,可见他词誉之高了。
贺词也有写得悲壮的,如“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六州歌头》)把烈士暮年的壮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夏敬观以为“雄姿壮采,不可一世”(《手批东山词》)。这些,都可以看出苏轼的影响来。
与苏轼交好的词友中,还有王诜和僧仲殊也应介绍一下。
王诜,字晋卿,娶英宗女魏国大长公主,是一个驸马都尉。后因与苏轼有牵,坐罪落职,移颍州安置。诜工书画,精棋艺,词亦清丽可诵。其《忆故人》云: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声容娇好,情致缠绵。“凭阑干,东风泪眼”七字中连用五平声,而以上去作结,故作拗句而谐协美听,非精于审音者不能到。宋徽宗喜其词,乃“令大晟府别撰腔。周美成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其《蝶恋花》一阕,作于贬后,语甚凄黯: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原帖现存故宫博物院。词人翰墨流传至今者,莫早于此了。
僧仲殊,俗姓张氏,名挥,本安州(今河北安新县)人,举进士,后弃家为僧。《东坡志林》称“此僧胸中无一毫发事,故与之游。”他的小词,别有一种意趣。如: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诉衷情·宝月山作》
字字清超,歇拍三句,尤觉自在,余味无穷。
苏轼而外,还有以王安石为中心的一群作家。他们大都是江西人。包括王安石与其弟安国、安礼,其子雱;孔武仲与其弟平仲;稍后的谢逸与其弟薖以及赵长卿、徐俯等。风格大都与婉约派为近。比较杰出的是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他是北宋进步的政治家,创行新法,力革弊政,行辈略早于苏轼。安石为词不多,而风骨清肃,一扫绮罗香泽旧习。他的《桂枝香》词,被推为登临的绝唱: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金陵怀古词,上片写山川形势,气象开阔;下片转入人事,着重指出竞逐繁华乃是六朝败亡相继的原因。确是一篇力作。
在西江诸子中,谢逸是个后起之秀。逸字无逸,临川人。屡试不第,遂以诗文自娱。卒子政和三年(1113),尚不满五十岁。他的《溪堂词》远宗花间,近法二晏,而浑化无痕,别饶佳致。如《江神子》: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千里怀人,情思宛转。据《复斋漫录》记载:这是他经过黄州时写于杏花村驿壁之上的。一时过客,见必索纸笔书之。驿卒不堪,遂以泥涂去之。其见重之状,由此可见。




推荐阅读:

塞万提斯诗2首

巴克基利得斯诗2首

萨福诗5首

阿尔凯奥斯诗2首

米姆奈尔摩斯诗2首

提尔泰奥斯诗2首

奥登诗23首

普希金诗24首

加尔西拉索诗3首

纳沃伊诗3首

巴尔卡诗2首

斯克沃罗达《你啊,黄色的小鸟》

玛赫图姆库利《天鹅》

《圣经》诗10首

纪伯伦散文诗《流浪者》

奥登诗20首

费尔南多·德·埃雷拉诗3首

松尾芭蕉俳句4首

谢恩赫尔姆《磨箭的阿斯特利尔》

白尔波《文乃丽德十四行诗之十》

西巴拉《悲歌》

探马铁贝《摇船曲:哀叹调》

荷尔德林《追忆》

荷尔德林《返乡:致亲人》

克鲁斯诗4首

内察瓦科约特尔诗2首

纳吉姆诗2首

巴基诗2首

帕夏诗2首

艾姆莱诗2首

狄金森诗30首

奥登《谣曲12首》

维森特诗2首

洛博诗2首

卡蒙斯诗5首

山上忆良诗2首

柿本人麻吕《别妻歌》

博卡热《紫檀木马车上已布满星辰》

奥登《新年书简》

艾米莉·狄金森诗14首

布瑞兹特里特诗5首

弗瑞诺诗4首

潘恩《自由之树》

爱德华·泰勒《有感于滔滔雨势》

约翰·迪金森《自由之歌》

马提亚尔诗2首

纪伯伦散文诗《先驱者》

纪伯伦散文诗《先知园》

卡图卢斯诗31首

维吉尔诗4首

冯德尔诗3首

惠特利诗2首

信摩诃拉达塔拉《九章》

豪伊亨斯《话船,悼奥兰治亲王茅里茨》

赫尔曼·黑塞诗34首

艾米莉·狄金森诗50首

贺拉斯诗6首

梯布卢斯《是谁发明了可怕的剑》

谢尼耶诗3首

雅可布·卡茨诗2首

霍夫特诗2首

布雷德罗诗2首

布罗茨基诗23首


白日就长道 清秋凌大河 非关燕赵别 相送一悲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